第一百一十四章 慷慨悲歌之士_大汉争霸
笔趣阁 > 大汉争霸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慷慨悲歌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四章 慷慨悲歌之士

  士卒和百姓都采用连坐制,所有一人犯法,一队的士卒或一家的百姓都要处死,这主要是避免士卒利用职权偷藏粮食的可能性。可能很多人抱怨庞统不近人情,严刑峻法确实容易造成反感,可是庞统也是有苦心的,这鼠洞搜寻的粮食都被老鼠啃食过,很多都是老鼠一粒一粒的叼回去的,这些粮食如果加工不当,很容易引发传染病,想当初后世爆发属于,在医疗条件比现在不知道强多少倍的情况下,都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如果现在自己这移民大军中要是爆发什么流行病,恐怕这数万人能活着到长安的可就屈指可数了。

  武都内庞统为粮食的情况烦恼着,而在长安现在的情况也没有好多少,冬季的来临长安一代又来了不少流民,今年各地虽然没有向去年一样遭遇什么旱灾虫灾,不过粮食依旧是稀缺物品,在灾荒的时候不少百姓把手中的种粮都吃了下去,到了春耕时候百姓们往往面临着无粮种可种的局面,关中今年也可以称得上是风调雨顺,粮食产量依旧不少,似乎这里已经成为了曹操南征北战的支柱了。

  因为关中连续的丰收,不少百姓前来关中讨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流民,现在长安附近的地区已经先后增加了几万流民了,现在是冬季属于农闲集结,长安城也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很多饭馆粮店典当行等等的人员配置都是超额的,现在劳动力已经便宜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的地步了。

  为了让这些百姓不要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长安的官府开仓放粮,在长安城设立几个粥铺,为这些无已为生的百姓留一条活路。长安城内世家大族不少,陈、郭、荀等等大型的世家大族倒是为了名声开始设立粥铺。当然司马家作为头号士族自然也不会落入其后,除了这些人家设立的粥铺,有仁慈之念的貂蝉也拿出部分钱财购买粮食设立了粥铺。

  不过长安城内粥铺看起来不少,但大多数百姓还是愿意到貂蝉和司马家设立的粥铺来,甚至每天天刚亮不久,施粥的人还没有到百姓们往往就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粥铺的人来施粥。如果实在是司马家的粥吃不到了百姓们才会去其他家的粥铺喝粥。

  为什么百姓会有这种奇怪的举动呢?貂蝉设立的粥铺的要求是粥中要“立筷而不倒”,可见粥的粘稠程度,这种粥吃完十分顶饿,而且貂蝉还为了避免百姓长期食用不到盐而身体浮肿,所以这粥里往往会加入食盐和白菜叶。这倒是开创了现代“蔬菜粥”的先河。

  这种野生的小白菜固然价格不算太贵,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蔬菜也就越来越金贵,貂蝉这一举动固然在流民中被连连叫好,可是不少世家的族长却暗暗摇头,把这种粥给难民喝未免太过于奢侈。

  可是除了庞统家,也就司马孚施舍的还可以称得上是粥,其余世家和官府的根本不值一提,官府的粥的清汤寡水,倒是这责任也不能完全怪罪官府,官仓内的存粮本来就不多,关中的丰收大部分还是分发到各地,那些去年灾害严重的地区,给他们进行接济,除此之外就是前线了,曹操现在可以谈的上是三线作战,合肥的孙权,荆州的关羽,西川刘备,他们都不安分。所以说官府可以说处处吃紧,没有办法所以这粥的成色确实不好。

  那各大世家就别提了,他们本来就是做个样子,根本就没想真正的接济流民,拿出那一点点可怜的粮食瞧他们肉痛的那个模样,好像自己的亲爹亲妈去世了一般,这么点可怜的粮食还要遭到那些前来施粥下人的克扣,所以百姓喝到的只是米汤,看不到米粒。

  每日施粥的时候貂蝉和孙尚香都会轮流来此坐镇,因为家里的茶叶作坊实在太红火了,孙二和他手下的人大部分都去忙着茶叶作坊的事情,现在施粥的忙乎的这些人都是临时雇佣的,为了避免他们起贪心会进行克扣,为此孙尚香主动要求来坐镇。本来貂蝉是不想一个女儿家抛头露面的,但架不住好姐妹的软语想求。

  孙尚香比较讨厌所谓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富家女子生活,他天生就是活泼好动的性格,原本救助灾民也是只是算找个适当理由出去玩一玩,可是真当看见这些衣不果腹的灾民,亲手把粥送到他们手中,那一声谢谢让孙尚香的眼圈都湿润了。

  向貂蝉这样赈济灾民花费确实巨大,粥铺的规模越来越大,赈济的灾民越来越多,还好背后的茶叶分成让她们日进斗金,现在他们让司马家支付分成的时候,部分分成用米粮支付,司马孚很痛快的答应了,并且支付的米粮足量甚至都多。

  今日施粥的时候倒是发生了一件趣事,一个青衫男子领粥之后被一位骑马的骑士个撞翻了,按道理来说长安城内是不允许骑马飞奔的,可以如此做只有一些传递紧急情报的驿站中人,或者是一些纨绔的世家子弟耀武扬威。

  青衫男子虽然传的破破烂烂,但是看上去好像还是一位文士,也就是所谓的寒门世子。他被撞翻后手中的碗也随之掉落地上,里面的粥洒了大半,那名骑士到也不是不讲理之人,在马上高呼了一句:“抱歉”后就扔下了几枚铜钱,看样子是给那男子买些吃的。

  不过青衫男子嘟嘟囔囔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他慢慢的爬起身并没有去捡那几枚铜钱,反倒是端起那已经剩下小半碗的粥碗,小心翼翼吹去上面的热气,喝了起来。

  青衫男子的这一举动倒是引得孙尚香赞赏,只听她说道:“好一个有气节之人,铮铮傲骨,即使落魄也不受别人乞来之食。”

  不过貂蝉俏脸上闪过一丝厌恶之色,她眸光中散发着寒光道:“沽名钓誉之徒,实则可悲可恨。”

  孙尚香有几分惊愕,也有几分诧异。

  “姐姐为何这么说?”

  “马上男子固然做的不对,但是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这男子刚才弯腰其实是想捡这些钱,可是当看到周围人目光聚集到他身上的时候故意做出高风亮节之像,如此作秀可见其人之虚伪。”

  就在这个时候,那些围观的百姓反应过来,一拥而上就去捡地上的铜钱,那端碗喝粥的男子被后面一拥而上的百姓给推倒在地上,接连惨叫,孙尚香一看大急,赶忙叫人维持秩序把那男子救了出来。

  此时此刻那名男子已经被百姓践踏的不成样子,晕了过去,孙尚香赶忙让人把此人抬回府内救治。男子受伤并不严重,多半是外伤,实则晕过去是多日未曾进食的缘故,虽然貂蝉对此人并无好感,但是孙尚香并没有貂蝉的话放在心上,她还是十分钦佩男子的胸襟气度,认为其是一个高风亮节的义士。

  孙尚香固然不是大夫,但孙家的金疮药确实是一绝,长安城这些郎中的药确实无可比拟,孙尚香特意配的金疮药让该名男子伤好的非常快。本来貂蝉也没主意这名男子,可是随着在府内的气色越来越好,其这才发现,他还是一名美男子,如果用风流倜傥四个字形容绝对不过分。男人都喜欢美女,是因为美女看着养眼,但女子未尝又不喜欢帅哥呢?其实本质上的道理都是相同的。

  往往此人在花园里一走,往往打扫花园清理积雪的不少丫鬟都偷瞧他,如果一旦目光相对,该名男子就淡淡一笑,极尽儒雅之气,偷瞧的丫鬟都会脸红心跳久久不能自拔。

  此人名叫张继,据他所说他原本是燕地之人,自小也是读过诗书的,后来家中受到当地世家和朝廷官员的迫害,正赶上张角黄巾起义,所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他加入了当地的黄巾军,杀了那些狗官,后来黄巾起义被朝廷镇压,余下的黄巾兵都连山贼乞丐都不如,不过有黄巾贼的身份,各地诸侯都纷纷打压不已。

  大家一合计就散伙了,反正天下乱的很各地的空闲的房屋田地遍地都是,他又恢复了良民的身份,开始耕种一复一日,本来日子也还能过的去,可哪成想这两年连遭天灾,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才来到长安求取生路。

  孙尚香连连赞叹:“原来是燕地之人,难怪有如此胸襟气度,与众不同。”说道这里孙尚香看着张继的眸子都有些发亮,燕地之人自古就引人敬佩,曾有传言道:“慷慨悲歌出易水”。

  燕国地理位置大致位于河北省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辽宁西南部。根据《史记》的记述,战国与西汉时期,战国北部农耕与游牧区的分界线在碣石到龙门一线。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处于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过渡地带,也是古代不同文化的融合交会地带。燕国的自然环境是慷慨悲歌产生的自然因素,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地质等条件。

  燕地山高气寒,水冽土厚,山石块垒,危峰雄峙,这种自然环境必然影响到这一区域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心理情感,影响到这一地区的风俗习尚。燕地的土质是河流冲击形成的次生黄土,这种黄土不具备自行肥效的能力。因而燕地农业经济和文化,从产生时候起就比黄土高原落后一些。不是绝对不能生存,也不是绝对优越,从而使人积极向上,又时刻准备奋争,因而,燕地的文化是苦寒文化。落后而又奋争,卑弱而又顽强,最终形成燕文化慷慨悲歌的文化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文化由于自身经济的脆弱,往往对南方农耕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一些生产生活用品,如铁制器具、茶、丝绸等,都依赖南方农耕经济,而正常贸易往往无法满足需要,因此,也就不断对农耕经济进行战争和掠夺。游牧人对农耕人在军事上往往处于优势。

  游牧人流动畜牧,鞍马为家,使他们自幼就成为善战的战士。战争对游牧人相对是自然的、极其平常的事,这与农耕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农耕族需要巨大财力养兵,这样就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经济文化先进的农耕人处于守势,而武力强大的游牧人常处于攻势。于是在两种文化交会地带的燕地,战争就经常不断发生了。从春秋战国时期起,战争连续不断,直到两汉时期。战争对燕地人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d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